Search


我的抽屜裡囤了超過兩百顆的抗焦慮藥。九月份一次意外藥物數量驟減,在這之後,我便跟醫生說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我的抽屜裡囤了超過兩百顆的抗焦慮藥。九月份一次意外藥物數量驟減,在這之後,我便跟醫生說我不想每個月拿藥了,因為我不想囤藥,以防意外。

你知道抗焦慮這種藥物是會上癮的,一開始的半顆就會讓我昏昏欲睡,腦袋像是一齣戲劇落了幕,焦慮包含其他的喜怒哀樂慢慢隨著拉起的幕簾消失。只剩下舞台,人潮離去稀疏聲,然後慢慢地鴉雀無聲。

後來,半顆、一顆、一顆半也消彌不了群眾鼓譟的安可聲,焦慮拍著手,喊著安可、安可、安可再來一首。

所以,後來我加了半顆安眠藥,讓節目換個節奏,希望熱情的觀眾快點離席,早些曲終人散。不過,往往隔日精神便會散漫,眼神如死魚。「妳怎麼了」「其實我沒怎麼了」就只是在黑色跟更黑色之間選擇一個顏色。

狀態沒有到非常糟糕的時候,我會閱讀。雖然常常只能一個字、一個字的看,然後看了兩行就開始焦躁。我根本看不完一本書,但是我還是練習,一直一直練習。

練習閱讀,從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到一整頁慢慢前進。我看了很多心理書籍,試圖去了解自己。把自己當作病例打開來看,然後制約條例地分析、解剖自己。

但是沒有一本書,讓我看見自己是個「人」,有「故事」的人。

我只是看見病例。我看不見自己的故事,看不見自己的生命可以在這樣的狀態下活在這個世界。我知道我是什麼,卻不知道這個什麼可以怎麼活下去。直到我閱讀約翰・葛林所書寫的「尋找無限的盡頭」。

他是一本小說,一個故事。他讓我看見我是可以這樣活下來。如果你因為人之初救過你,那這本書便是給了我那樣的救贖。對不起這樣說或許很自戀,但是我想不到其他可以類比的方式。約翰這一本半自傳的小說,敘述了他與焦慮一起活著的經驗。便是這樣真真實實形容出了我所無法解釋的狀態。

我沒辦法精準地形容焦慮來了是什麼狀態。因為發作時一切的思緒都顯得如此正常,那是經過多少醫生診斷之後才知道原來現在的我思緒「正在焦慮」。若非如此,我的煩惱焦躁感覺起來如此理所當然。我也不清楚什麼是焦慮什麼是不焦慮,大概就是小畫家顏色的白到黑,一個文青最喜歡說的光譜,整個光譜都是焦慮,只差靠近白一點還是黑一點而已。

但是約翰可以。他用極為簡單卻讓我幾次接近崩潰的文字,去敘述了盤繞在我腦海中吞噬我的黑色。

他的小畫家明顯比我精緻多了。因為他的黑色很美麗。2018的最後幾日,如果你想讀本好的小說,一篇故事,而這個如果剛好又加上你想理解焦慮,理解朋友,理解自己,或者想對因為焦慮而被你傷害的人說對不起卻無從說起,抑或者你只是想看本小說,看看裡頭的她如何說她的故事。那我推薦你,看這本書。不,我不是推薦你。我希望你能看,強烈地希望。

黑色有溫度,而且可以不是冷的。就是這本書。

「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,但是心理疾病是可以治療的。即使你的大腦告訴你沒有希望。希望依然存在」——約翰・葛林。

希望你今天,一切都好。如果不好,等你好一點,我們一起 #尋找無限的盡頭。

▍博客來 https://reurl.cc/1oD1p
▍誠品 https://reurl.cc/bnM9r
▍金石堂 https://reurl.cc/emqDR
▍尖端SPP https://reurl.cc/73O7l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移民加拿大後,尋找著自己的臉孔,於是寫作。書寫傷痛,試圖修補我們的?
View all posts